close

  本報訊 (記者薑永濤)從2003年到2013年,中山市義務教育階段戶籍在校生減少了36.4%!
  昨天下午開始,中山市人大常委會啟動對貫徹義務教育法的情況進行執法檢查,記者瞭解到,已經獲得“廣東省教育強市”稱號的中山市下一步將在提升非戶籍學生教育條件方面大下功夫,現已確定縮小校際教學水平的差距、擴大小升初電腦派位規模兩個重大方向。
  教育經費年均增兩成
  昨天下午,副市長吳月霞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彙報了中山貫徹實施義務教育法的工作情況。目前中山共有208所小學,81所初中,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363442人,其中非本市戶籍學生219518人,非本市戶籍學生就讀公辦學校76708人。
  中山在2006年秋季成為全省首個貫徹落實免費義務教育政策的城市,2007年至2012年間,年度教育經費投入從31.31億元增加到84.07億元,年均增長21.8%。在標準化學校建設方面,中山目前全市177所公辦小學中134所為新建學校,新建比例達75.7%。
  本地戶籍在校生銳減
  本地戶籍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減少已成全國大趨勢,中山情況如何?市教育和體育局局長李長春表示,受國家政策影響,全國社會人口比例已經發生變化,中山也不例外。昨天,記者瞭解到,本市戶籍生源銳減。2013學年,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本市戶籍在校生143924人,比2003年減少82376人,減幅達36.4%。
  戶籍在校生的減少直接導致了公辦學位的減少。目前,中山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位數206990個,較2003年減少48944個,減幅19.1%。公辦學位數減少的原因除戶籍學生減少外,還因為撤並了一些公辦學校以及財力限制。
  31所民辦學校未達標
  記者瞭解到,中山市義務教育階段的不盡如人意之處主要在於民辦教育結構不合理,整體辦學水平偏低。全市現有民辦學校73所,就讀學生約占全市學生總數的37%,73所民辦學校中,低收費的“外來工子弟學校”有50所,學生數占民辦學校總數的74%。這些學校普遍存在“超規模、超班額辦學”現象,生均教育資源嚴重不足,教師待遇低,教學質量與公辦學校差距大。其中31所民辦學校在“生均占地面積、建築面積、班額、師生比”等方面達不到“省標準化學校”規定的基本辦學條件標準。
  四招解決教育均衡問題
  中山目前確定思路,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解決教育不均衡的問題:一是進一步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建設好每一間學校;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逐步縮小校際之間的差距;三是進一步擴大小升初電腦派位範圍和規模,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入讀優質初中;四是大力實施強師工程。  (原標題:縮 學校教學水平差距 擴 小升初電腦派位規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c50ocfrb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